字节跳动推出“电子签”,开启电子签名行业走向平民化之路
背景
当下的疫情加速了业务全面线上的进程,人社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也先后出台政策明确诸如电子合同、电子会计凭证等电子数据和纸质数据具备同等法律地位。数据(合同、账单、档案等)全面电子化有了政策支持,由于这些数据是基础数据,应用场景众多,全面电子化所带来的市场前景巨大。
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要求,电子数据取代纸质,采用电子签名的技术保障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业界的基本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子签名将成为业务全面线上的一个基本服务,必须采用。而字节跳动在业务上覆盖B端和C端,并且流量可观。所以,对于这样一个技术、资金、流量都能力超群的公司,自己建设电子签名甚至是推出“电子签”服务,就容易理解了。不单是字节我想还有很多类似规模的公司也正在设计甚至即将推出自己的电子签产品和服务,作为依靠信息、娱乐平民化获取成功的字节跳动,势必会将电子签名也引向平民化,这将对一直很神秘的电子签名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作为从业者需要清醒的认识现实,积极应对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在百家齐鸣的行业中不至于昙花一现。
分析
电子签名行业走向平民化,势必对电子签名技术公司、传统的电子签运营服务公司、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用单位、监管单位等产生较大的影响,都需要重新审视和应对。
对于传统的电子签名技术公司
随着电子签名标准和政策的细化,以及多年的应用实践,电子签名相关技术的门槛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同时电子签名产品的资质审查也转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资质的门槛也在逐渐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签名技术公司将面临的重要的考验,以前引以为豪的东西现在都不值一提,必须重新构建核心竞争力,否则后续的日子不会好过。
建议:一般的电子签名技术公司,有多年的技术、政策与行业认知、客户和有经验的员工的积累,这些是企业很好的竞争资本,整合这些,从咨询服务、产品定制、应用安全产品集成、基础技术模块化等几个维度思考,做到技术沉底、服务靠前、聚焦新产业,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传统的电子签运营服务公司
从事电子签运营服务的公司,在过去的几年可以说是备受瞩目,实实在在做了一段时间电子签名行业的网红,在资本光鲜的背后也许是从业者的艰辛和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制肘,这些公司被深深烙上了流量变现的印迹,甚至是其他巨头布局尝试的先锋。这样的运营服务单位往往受限于对内电子签名技术和对外流量导入的双层压力,单一的场景、单一的抓手获取用户价值实在是很微薄。在当下的大环境下,传统电子签运营服务单位要不转入巨头麾下,要不就专注一个行业深耕细作,甚至是成为产品化公司。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成为国家队序列,为国家基础设施呕心沥血。
建议: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多关注一下技术投入,在产业链上多的丰满一点,在身段上放低一点,多传导一些正面东西,和国家权威机构做好衔接,别在资本的压迫下越走越远。
对于电子认证服务机构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这么多年一直默默无闻,靠国家赋予的权利和地方政府或者特定行业给的业务在运转。但是随着《关于规范电子政务平台收费管理的通知》等相关政策的颁布执行,以及新技术、新场景的冲击,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日子也较为艰难。还好随着业务全面线上,给了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一个新的机遇,但多年形成的运作模式,是否能把握机会是个巨大的考验。
建议:依托服务资质,向内丰富产品补齐能力,向外多做整合多做服务,把A(Authority)的作用进一步放大,整合的范围可以但不限于设备检测、物联网应用、时间溯源、数据取证、档案管理等等。最终形成集权利和能力与一身的AP(Authority Power)机构。
对于应用单位
百家争鸣的行业现状,对于应用单位是最希望看到的,但是同时也造成选择性问题,这个问题无需过多解释,在选择上只需从权利如何、能力如何、适用性如何三个方面做权衡即可,或者从”三三“原则层面考量。(本文不做解释,相关内容见作者过往的文章)
对于监管单位
电子签名平民化,应用场景多样化,势必带来问题的扩大化,以往不显的问题有可能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对于监管机构,虽然尊重市场主导的政策,但对于标准和管理层面更需要细化和全面化。以往发布的可靠电子签名的相关标准势必面临大的考验,同时如何和现实(时空、人物、物品)对接,如何和法律(法庭、仲裁等)对接,如何和道德文化人性对接等等,都需要重新审视。
建议:组织机构,完善标准。做好协调,尽快形成共识。
总结
有场景、有技术、有流量、有资金的单位涉足电子签名行业,是行业的幸事,从业者在表示自豪的前提下,做好思考和改变一起迎接行业的平民化的到来。